工業自動化制勝之道
工業4.0、工業物聯網(IIoT)和數字化在促進工業自動化市場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激發了市場參與者的想象力:所有能夠自動化運作的事物未...
工業4.0、工業物聯網(IIoT)和數字化在促進工業自動化市場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激發了市場參與者的想象力:所有能夠自動化運作的事物未來都能夠實現自動化。但問題的關鍵不是“何時發生”,而是“如何發生”以及這種趨勢對社會、工業,乃至全球經濟造成何種影響?面對巨大的變化,企業首要解決的挑戰是:如何從持續變化的價值鏈中獲得大的利益?企業如何能夠成功參與自動化變革浪潮?
工業4.0、工業物聯網與工業自動化的相互聯系和影響
談起工業4.0、工業物聯網和工業自動化,常見的話題即是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差異。這三者相互依存,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工業自動化 — 復雜的價值鏈
工業自動化的價值鏈結構復雜、市場細分眾多。工業零部件通常擁有眾多應用領域,例如安裝在機器人或傳送系統上,但只有在設計解決方案階段才會根據特定的下游行業和應用領域明確零部件的技術指標和規范。除此之外,復雜的價值鏈還包括服務以及軟件。對于工業自動化價值鏈中的所有參與者,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哪些趨勢對行業的影響為深遠?
工業自動化的趨勢 - IDEAS
通過識別和評估主要的宏觀經濟趨勢,以及該趨勢對工業自動化價值鏈、參與者和市場的影響,羅蘭貝格認為“IDEAS”代表了工業自動化未來趨勢,并描述了對行業具有深遠影響的5個關鍵發展趨勢。
“IDEAS趨勢對整個工業自動化價值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價值鏈中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需要了解他們各自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
——奧利弗·哈茲梅 (Oliver Hazimeh),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常駐地美國
識別IDEAS趨勢對眾多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使能技術”和“無人化”兩種趨勢將會是對自動化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的顛覆性力量。
顛覆性技術
首先,包括5G、先進傳感器、人工智能和先進材料在內的“使能技術”迎來指數級的發展,極大地改變工業4.0,并將加快工業自動化的變革進程。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二大趨勢便是“無人化”,即從智能工廠向全自動化工廠轉型。行業專家稱之為“熄燈工廠”,工廠中的所有制造過程大量應用自動化與網絡化技術。自動化技術進步和“使能技術”的應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人們更接近生產過程“無人化”的愿景。
市場演變
近幾十年來,自動化一直是工業生產的主題,而機器人始終是核心主角。機器人密度被公認為是自動化發展水平的衡量標準。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在其發布的年度報告《全球機器人2019》中指出,到2022年全球將部署約400萬臺工業機器人,這與未來的市場發展趨勢相吻合。
中國發展迅速
相比于其他制造強國的自動化發展水平,中國的機器人密度較低,美歐占據領先地位。然而,這個判斷不免有些片面,因為中國在自動化領域正在迎頭趕上。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42.2萬臺,其中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裝機量約15.4萬臺,是美國和歐洲新安裝機器人數量總和的兩倍。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密度將增長到150臺/萬名工人。為此,中國每年將通過投資、貸款、稅收減免等形式,為機器人和自動化企業注入數十億美元。
“加強工業自動化能力是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領軍企業將繼續增加在工業自動化細分領域的投資,不過投資的領域將會更有針對性。”
——許季剛,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常駐地中國
中國的發展目標雄心勃勃。根據規劃,中國希望在2045年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大國和制造業強國。先進機器人工業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驅動力。伴隨工業自動化的發展趨勢,人工智能(AI)、5G等其他關鍵技術將成為有前景的技術領域,未來,即便中國無法成為上述技術的世界頂尖強國,技術水平也將極具競爭力。
新市場,新玩家
除了離散制造型企業,其他領域的制造企業也加快尋求自動化方案來滿足其生產需求,包括化工、電子、半導體、醫療等利潤豐厚的新興細分市場。和創新服務產品、軟件方案和商業模式一樣,新市場中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需求量也很大。新市場的高速增長自然吸引了新的參與者。自動化浪潮不僅惠及行業內的老牌企業,例如零部件廠商、系統集成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或擁有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大型工業集團,一些初創企業以及不被視為典型的“工業自動化”企業也將在此次浪潮中分一杯羹。例如,SAP或微軟(Microsoft)這類軟件公司,憑借云技術、軟件解決方案或SaaS產品在自動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基于目前的發展情況,自動化市場需求龐大,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規模也將推動自動化市場增長,自動化的浪潮已是大勢所趨,很難逆轉。
市場整合
然而,自動化市場極度分散,有數千家大大小小的企業提供各異的產品、服務、數字化專業知識和戰略策略??梢灶A見,整合將會是自動化市場的發展方向。首先,細分行業的邊界將會更加清晰,自動化將更深地滲透進主流的生產中。
市場觀察
沃倫•巴菲特寫道:“在商業領域,我尋找牢不可破的‘護城河’以保護經濟城堡。”而工業自動化市場有成千上萬的企業,極為分散。因此,在初創企業中尋找有吸引力的“經濟城堡”或“獨角獸”并非易事。那些增長快速的行業不僅吸引資本,同時在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外,越來越多的公司戰略性地收購其他企業,彌補自身的短板,以實現業務增長并保持核心競爭力。
被低估的整合
并購(M&A) 是自動化領域的典型戰略。2016年,機器人制造商KUKA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2017年,工業機器人巨頭ABB收購奧地利工業自動化生產商貝加萊(Bernecker & Rainer Industrie-Elektronik,簡稱B&R),以縮小與西門子公司在工廠自動化業務上的差距。大型并購通常期望通過規模效益實現額外收益。規模效益固然重要,但是并購后卻無法保證能獲得良好的財務回報。
“ABB和西門子等主要廠商擴張業務領域是有道理的,但僅憑這一點并不能保證成功。在細分市場中占據強勢地位很重要。中等規模的供應商往往通過高利潤率鞏固這一優勢。”
——杰拉爾德·奧倫迪博士(Dr.-Ing. Gerald Orendi),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常駐地德國
細分市場飽和速度往往很快,因此,如何持續創造價值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但是,不僅是具有媒體影響力的大型并購案在重構市場格局,許多不同領域的小規模并購交易也影響了競爭格局。這些小型的交易具有強烈的戰略和目標導向。在2013-2018年期間,大約60%的并購交易在工業自動化價值鏈內進行,大約25%的并購交易由財務投資者完成,另外10%的并購交易由來自中國的戰略或財務投資者完成,5%的并購交易是終端用戶為了獲得制造專業能力而向價值鏈上游的延伸。
“了解眾多的中小型并購交易對于理解細分市場的整合趨勢十分重要。在系統集成和傳感器技術領域,出現了大量的交易活動。”
——拉爾夫·梅爾(Ralph Mair),羅蘭貝格執行總監,常駐地瑞士
利潤目標
重要的是,在光學或傳感器技術等組件層面,有很多成功的企業以高度創新的方式運營,年息稅前利潤率(EBIT)保持在兩位數,財務回報極其誘人。德國達姆施塔特的Jenoptik和ISRA Vision AG公司是企業通過前瞻性預測、行業知識和明確的戰略方向成為市場領導者并獲得可觀利潤的案例。比較以下三個細分市場可以看出,在價值鏈的定位至關重要。